【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有著體驗設計師、建筑設計師、空間設計師、產品設計師、環保設計師和風水師等多個頭銜的黃仕毅,更愿意定義自己是個“體驗設計師”。他主張好的設計作品應該是滿足人們對極致體驗需求的,設計的終點不應該是方案的落地,而是落地后的作品依然如當初設定般擁有完美的體驗感受,無論空間還是產品。他注重設計的體驗感呈現,同樣也在意個人專業的修為,樂于表達自己,也享受在互動的過程中,完善自我。黃仕毅說,在自己設計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自我認識”和“向外行走”,從來都是進行時,永遠沒有止境。
黃仕毅/Astley Ng
擅長空間:酒店 公共空間 辦公空間 別墅(5000方尺-30000方尺)
擅長風格:南洋 現代
從業時長:21年
設計理念:從心出發 用心為空間打造專屬的故事
畢業院校:Laselle, SIA College of the Art (新加坡)
黃仕毅,來自新加坡的明星室內設計師,現任新加坡室內設計協會副會長與室內設計學生與青年部主任。SC+DC Pte Ltd 的創始人兼設計總監,精通藝術設計與風水命理,項目跨越亞洲各國。除此之外也是新加坡各個設計大學與公共媒體活動的講師,新馬兩國五家供應商的品牌代言人及亞洲青年設計獎的固定評委。
黃仕毅聆聽每位使用者與顧客的故事,為他們打造專屬于他們的室內空間,從而讓他們在使用上不僅感到舒適,也同時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理念。
——帶著同理心去做設計 稱得上好作品好設計師——
通過換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將對自我的感受來體會他人的需求、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這,即是黃仕毅對于“同理心”的理解,亦是對空間和產品設計的堅持,更是他評判好作品、好設計師的標準之一。
【PChouse】:您給自己的微信備注名中寫了‘體驗設計師’字樣,為什么?
【黃仕毅】:現在只要是一個空間的設計,從品牌到空間設計、建筑設計,我們其實都是在體現一種“體驗”。不單單只是獨立地看一個品牌如何,或者是去到一個室內空間看它有多漂亮,而是從哲學跟內涵的角度去理解品牌或產品甚至設計,這是一種高境界。我所說的體驗是指設計完成到最后,它能夠做到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這種體驗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比如,我們買了新車,可能會忘了哪里有哪些按鈕或指示標示,可是一定會永遠記得第一次打開車門坐進去時的那些感受,也就是所謂的“體驗”。我個人認為,設計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將體驗豐富化。所以我也更愿意定義自己是個“體驗設計師”。
【PChouse】:如何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融入并體現在每一件作品中?
【黃仕毅】:我一直認為室內設計是與人相關的工作。設計師為人而設計,在設計的過程和最終作品的呈現中,會存在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和使用模式等諸多差異,這也就決定了居住空間的使用功能和它的使命的多樣化。因此,設計師這個職業的內容變得非常豐富,也富有很大的挑戰性。英國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溫斯頓·斯潘塞·丘吉爾,1940-1945年、1951-1955年)說:我們制造建筑,建筑也會制造我們。在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觀點、我們如何與他人互動,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建筑及空間的影響。當我們把建筑或者把空間搭建設計出來后,它的設計在無形中會影響或者引導我們形成某種好的、不好的使用和生活習慣。
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插頭進行充電,如果開關被規劃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我們很容易忽視一直都在充電狀態的插頭和插座會浪費多少資源;如果將它設置在顯眼且適合的位置時,我們就可以在不需要的時候關閉它,從而節省能源,在節省經濟成本的同時又能達到環保要求,一舉兩得。雖然這只是個很小的細節設計,但它的使命和價值遠遠大于眼睛所看到的。另外,我們大多數的人的很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包括生活、工作以及娛樂等,好的設計會讓人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好的習俗以及好的文化,這種好的東西甚至會被傳承給下一代。所以,我覺得設計師的使命很重大,他需要更多的去考慮空間或者產品如何去融合人們的實際需求,如何使人們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改進。
【PChouse】:在您看來“好設計”和“好設計師”的評判標準是什么?
【黃仕毅】:設計師需要跟不同的人接觸,好的室內設計師除了扎實的專業技能,還需要用做人的道理去觀察不同的人,要有非常強的同理心,這是最基本的但也很重要。假設我們的甲方是位盲人,設計方案如何去做?這時候設計所需要的同理心是不是就顯得非常重要?面對的不同甲方,我們同理心的側重點也會因此而異,隨之,不斷自我提升和補充的知識自然也要增加。用同理心去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在賽事中,評委若僅從照片來判定一個作品的好與不好,其實是非常表面的。當然我們通常做評委時,也會去了解設計師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果是為了盲人設計,那整個項目中的很多整體和細節設計應該都是極具人性化和同理心的。觸摸墻壁可能會有個凸出來的部分,有些地方或許凹進去的,每一處設計都是能為居住者解決問題的;甚至,連不同的東西掉在地面上時,發出的聲音都會有區別,同時也能起到提示作用,這樣的設計是無法通過照片來直接識別的??墒?,設計師若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說明他在設計過程中學到的、做到的、實現的內容非常豐富。在和業主接觸的過程也是種學習,而我們評委也是在通過設計師的作品提升自己。
懂得同理心和擁有學習心的好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
——讓設計說故事 其實是賦予作品更長久的生命力——
設計的價值和可能性究竟有多無限?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黃仕毅看來,除了常規的裝飾作用和實用功能外,賦予設計作品匹配的、有趣的故事背景,使其更具有情感性,作品便有了更多賦能。
【黃仕毅】:我們常說“Form is function”,“form”指形態、形狀,“function”指實用。其實,“實用”跟“形態”是一體的。當然,時代在變,人們對這種思維的看法也在變,也就是說人們對于設計的體驗有了更深、更高的訴求。在形態和實用的基礎上,如果賦予設計一定的背景故事,那么設計就具有了某種意義上的生命和價值。以我的好朋友朱志康成都方所書店的設計項目為例,在項目初期,沒有人知道成都方所應該是什么樣子、會是什么樣子,業主只是提出希望與成都有關。后來的提案和設計中,朱志康將唐三藏取經的故事和成都方所旁邊的大慈寺關聯起來,融入成都當地的人文習俗,呈現出來的作品以及后期的宣傳、人在其空間中的體驗感受三者之間就很容易彼此聯想,由這個故事可以關聯到品牌、產品,也可以由品牌、產品聯想起相關的故事。所以我想說的是:設計的價值還可以有第三種——故事性。
【PChouse】:愷天的設計領域包含了家居、辦公、展覽、工業和商業建筑等多個領域,就您個人看來幾個領域帶給您怎樣的成就感或是思考?
【黃仕毅】:每個領域的每個項目都有它們的特別之處。我們在做一些建筑項目時,思維通常會比較開闊,可發散的方向或很多,但是如何將大空間做得更出色、更有新意也不是容易的事。當項目越小,就要想到在有限的空間里讓人能獲得更多可能性。曾經做過一個非常小的家裝項目,面積大概20平米,業主是一對夫婦,在如此狹小的空間里,怎樣去實現日常居住生活的需求、怎樣去規劃空間、怎樣去增加儲藏收納功能,都是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不久之后,他們可能還會生寶寶,那這20平米的空間怎樣設計才更具有未來性呢?在極小的空間里實現更多可能,是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事實上,無關乎項目大小或者領域同異,只要有挑戰性,我都很期待,也會努力去做好每一個項目。
【PChouse】:您相信并堅持“讓設計說故事”,我們如何去理解?如何讓不同的空間或產品述說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黃仕毅】:很多設計作品僅從視覺角度去評價,那我們只能說它們好看或不好看,是否實用、體驗感如何都無從而知。然而,當你賦予它們一個設計背景、設計說明時,它們背后的寓意就會更豐富,作品有了故事背景就等同于賦予其生命,讓作品可以變得更立體、更有鮮活力。以前面提到的盲人空間為例,僅從圖片我們無法判定它的實際意義,除了是個居住空間外,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們更多設計師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一個盲人的空間,它的設計會有什么樣的需求問題、解決方案、使用方法?當經過專業設計,我們豐富了空間,把它變成一個作品,再將整個空間設計背景傳達給別人的時候,別人就會用不同的觀點去認識、去了解,甚至他可能知道是個盲人空間的時候,就不會只用眼睛去觀察欣賞,而是會觸摸感知,去親身體驗這種空間。這個時候,空間設計會因為有這樣一個故事變得很豐富,通過它我們也很容易去啟發其他人,所以我覺得“讓設計說故事”很重要。
——享受分享過程中的學習 它會讓設計上升到另一種境界——
熱衷分享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以及體驗感悟,亦珍惜每一次分享中的再次學習過程,表達自我和自我學習一直都是同步的。對于擁有無數被稱道的設計作品外、還活躍于各大論壇和活動的黃仕毅,喜歡并享受著在不同場合和不同人的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因為他相信這些知識汲取總會對他的設計帶來很多可用之處。
【PChouse】:除了項目設計,您也經?;钴S于各大院校和公共論壇做宣講,積極地去參與這些活動對于您個人來講具有怎樣的意義?
【黃仕毅】:我很喜歡“教學相長”這個詞。在不同的活動去做分享,接觸到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樣的空間、了解到不同的活動背景,所有的不同都是種擴展視野的過程和機會。在論壇中我可能會提出一些方案,或者某種設計哲學,別人或許有不同的聲音,我很樂意聽到這樣的“不同”。當別人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生活哲學時,或許我會同感、又或許我持有不同看法,他們的分享會讓我換角度去思考。其實這些互相學習、互相啟發的過程是非常棒的。
【PChouse】:在當下略顯浮躁的環境里,沉下心來去做好“分享”這件事并非易事,未來還會繼續堅持嗎?
【黃仕毅】:積極去做分享,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內容中占據的時間還是很多。其實,無論是分享還是學習我都從未停下來過,一直不斷地在輸出和學習,而且所學到的這些內容將來都可能會在工作中用得到。以風水方面的經驗為例,現在有個唐人街項目正在在馬來西亞龍佛州進行中,大致32萬平米。項目規模非常大,在如此規模中去將風水學、建筑學、環保學、設計學、創意學等概念融入進去,具有很大地挑戰性。所以,當項目設計涉及到方方面面時,我也很希望能與別人分享和溝通,聽取別人的意見,去判斷自己創意的正確性、可行性,汲取更多靈感或者是解決方案。對于唐人街項目,朋友也會問現在很多國家都已有了“唐人街”,再在馬來西亞做這個項目還有必要嗎?將它打造成一個旅游景點外,還有其他意義嗎?以及其他疑問,當別人給出不同的解剖意見后,你會發現你需要思考的東西也會更多,這種思考會促使你將設計哲學、設計價值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PChouse】:唐人街項目有它自己的故事了嗎?
【黃仕毅】:有,只是該項目會與當提政府相關,現在還不方便透露,大家可以持續關注下進展。
【PChouse】:目前進展如何?
【黃仕毅】:整個項目非常浩大,第一期竣工時間可能在2020年,總共四期。
【PChouse】:我們都知道您對中國風水也相當有研究,接觸風水并深度研究,是與您的專業設計領域與相關,還是興趣使然?
【黃仕毅】:起初是因為好奇。剛出道時承接的大多項目都是華人業主,無論怎樣的年紀,對于風水都有較多的講究和需求,有些甚至會請專業的風水師來專門把關相關的部分,有時候自己的設計方案就會被業主的需求調整的亂七八糟,當時便想,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帶著那樣的好奇心,會去了解一些知識,結果發現其中的學問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深奧。后來接觸和學習得多了,就會有自己的解讀方法,也會考慮如何將它們更好地糅合進現在的工作和設計作品中。從出發點是好奇,到現在完全將它當做是一門學問在學習;從最初的懵懂到現在的專業,在設計項目時風水學也會運用地更加自如,對工作幫助很大。
——努力自我認知向外行走 好作品便自帶競爭力——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是的,放在空間設計中同樣成立。設計作品足夠好,作品便自帶生命力也可以成就一位好設計師。問及對于國外設計師如何立足中國大陸市場,黃仕毅認為好設計、好作品足以讓好設計師在任何一種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
【PChouse】:在前幾年,中國大陸消費者或許對于外來設計公司和設計師有較高的認可度,譬如香港、臺灣等地域,而現在人們的這種差異化對待似乎不再很明顯。您認為在現下的環境里,外來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如何從可能的“水土不服”到“水土相服”,并能做出自己品牌、講自己的故事呢?
【黃仕毅】:蘋果手機剛面世時,很多人覺得它好,從而為它買單。但我們都發現,現在我們也有像“華為”這樣的手機,產品功能完全可以與蘋果媲美,甚至在有些功能和設計已超過蘋果。在這種變化和進步過程中,中國本土品牌在學習,也有突破和創新。向內認知,往外行走,學習他人,提升自我。在某段時間我們可能照著別人的路子模仿,經過一段時間,我們自然會向外看齊,找到適合自己的新方向去展示自我。不過,很多東西完全是沒有國界的,是無界限的。往外走往內看是每一個設計師都要做的,它不可能是句號。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始終抱著學習和創新的心態,無論是國內設計師或是國際設計師,只要他的作品足夠好,都可以很自然地生存下去。
【PChouse】:愷天設計目前在國內的版圖畫到了哪些城市?成績如何?
【黃仕毅】:在中國大陸,上海和北京都有設分公司。從新加坡跨到國際,再到中國大陸,設計過無數大大小小的項目,愷天集團地理版圖和業務范圍的擴展都是我們實力的證明。
【PChouse】:愷天的版圖有沒有可能會擴展到廣州或深圳?
【黃仕毅】:時機合適,愷天會考慮在珠三角布局的。
【PChouse】:怎樣的機緣促成了您與家電品牌日立之間的多次合作?
【黃仕毅】:我個人與日立產品的設計理念、以及所倡導的生活方式上有很多的共通點,能合作是我們彼此互相適合和彼此成就的結果。
【PChouse】:最近正在忙什么項目,有什么新鮮有趣的概念帶給大家?
【黃仕毅】:個人活動,會參與立邦小學壁畫活動,接下來也將會為日立的一項設計大賽擔任評委;最近在做餓比較大的項目就是前面我們聊到的馬來西亞唐人街項目,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寫在最后:8月初,黃仕毅受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部長馬善高先生之邀將出席2018年度SGBC高端論壇活動,共話環境建筑設計以及設計師的新時代使命命題討論。喜于樂見設計師們在出品好設計作品的同時,更能運用其自身專業所長為行業領域、城居環境、城市建筑等發揮更多價值。期待黃仕毅在未來設計路上,為我們實證設計師的魔性創造力以及設計的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李召莉